關于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
發布時間:2021/3/8 10:39:57 作者:藍之鵬心理設備工廠
指導思想:
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***、***決策部署,深入學習貫徹***新時代中國特色***思想,深刻認識領會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,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, 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,實現***治理和社會調節、居民自治良性互動。按照《精神衛生法》《“健康中國2030”規劃綱要》《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》等法律規劃政策要求,堅持預防為主、突出重點、問題導向、注重實效的原則,強化黨委***領導和部門協作,建立健全服務網絡,加強重點人群心理健康服務,探索社會心理服務疏導和危機干預規范管理措施,為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積累經驗.
工作目標 :
到2021年底,試點地區逐步建立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,將心理健康服務融入社會治理體系、精神文明建設,融入平安中國、健康中國建設。建立健全黨政領導、部門協同、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,搭建社會心理服務平臺,將心理健康服務納入健康城市評價指標體系,作為健康細胞工程(健康社區、健康學校、健康企業、健康家庭)和基層平安建設的重要內容,基本形成自尊自信、理性平和、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,因矛盾突出、生活失意、心態失衡、行為失常等導致的極端案(事)件明顯下降。具體工作指標包括:
1.依托村(社區)綜治中心等場所,普遍設立心理咨詢室或社會工作室,為村(社區)群眾***心理健康服務。以村(社區)為單位,心理咨詢室或社會工作室建成率達80%以上。
2.高等院校普遍設立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(室),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。中小學設立心理輔導室,并配備專職或兼職教師,有條件的學校創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。
3.各黨政機關和廠礦、企事業單位、新經濟組織等通過設立心理健康輔導室或購買服務等形式,為員工***方便、可及的心理健康服務。
4.100%精神專科醫院設立心理門診,40%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心理門診。培育發展一批社會心理服務專業機構,為大眾***專業化、規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務。利用各種資源,建立24小時公益心理援助平臺,組建心理危機干預隊伍。
| 分享到: |
上一條:怎樣規劃建設學校心理咨詢室
下一條:中小學心理輔導室裝備指南




